「寶林茶室」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國人關注。 記者林俊良/攝影
寶林茶室食安中毒風波愈來愈嚴重,目前中毒源頭未明,相關單位仍在查驗中。針對此次事件中毒的患者幾乎吃的都是炒粿條,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昨(27)日在臉書提出自己的看法,猜測會不會中毒本身跟炒粿條無關,而是出在調味料身上。
王瑞玲說,寶林茶室中毒事件,現在大家的焦點都放在白淨的「粿仔條」上,但卻顯得疑點重重。因爲奇怪的是,患者都是在同一家寶林茶室用餐,且都有急性酸中毒反應,血液都很酸,肝、腎衰竭速度都很快,有沒有可能是跟化學調味料有關?是廚房的調味料,醬油、植物油、辣椒醬、或獨家秘方什麼醬變質了嗎?還是和放在桌上的調味料變質有關呢?
網友指出,馬來西亞餐廳製作的炒粿條,會用被稱爲「老抽」的陳年醬油。圖爲寶林茶室的炒粿條外觀。擷自寶林茶室臺灣官網
她呼籲,衛生局真的要好好把遠百A13的這家店,裡面每罐調味料都徹底檢驗一下,不管是放廚房還是桌上,這種走血液的症狀,讓全身帶血的器官快速衰竭,和化學中毒極爲相似!也許就能還「白淨的粿仔條」一個清白。文末還透露自己在三總內湖院區,曾與中毒的病患「眼神交流過」。
網友針對王瑞玲的看法指出,「因爲中毒的人全都點了粿條或河粉品項」,所以纔會做如此懷疑,也有人反駁她:「醫生專業羣都已經發表陳述可能是該食物源的毒素,還在那邊其他調味料其他面向」、「如果是調味料有問題,不會只出現特定的菜,除非,只有這2道菜會用到特定調味料」,但也有人贊同她的推斷,認爲:「我也覺得是餐廳獨家配方之類」。
有網友在PTT上指出,馬來西亞餐廳製作的炒粿條,會用被稱爲「老抽」的陳年醬油,「衛生局也應該驗老抽」。根據維基百科顯示,老抽的「老」與釀製時間長短無關,但與化學添加劑多寡有關。特色是色澤較深,味道較爲濃郁鮮甜,鹹度較淡,是一種化學調和而成的醬油,並非臺灣醬油膏,更不是壺底油,它是以大豆和麪粉作爲主要原料,或直接取用生抽,添加焦糖色素或防腐劑、增味劑,進而衍生出不同風味的產品。